市場需求已經發生根本性變化,這也在逼迫行業重新回歸技術思考,并提出了環境技術創新的趨勢
結合當下時代背景
十九大后,中國進入了新時代,以人民為中心,從人民的切身利益出發是實施政策的根本出發點,隨著政策的實施,不斷拉動著環境產業,從嚴抓生態環保,到出臺一系列投資政策、價格政策,正像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的那樣:“要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不僅要有實質,而且要有感知,是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整體性展示與互動,這些深刻的反映了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對怎樣更好地滿足人民期待作出的時代回應,四個詞來描述這新時代的特征,即黨領導一切、以人民為中心、充分與平衡、感知優先。
在新時代下理解生態環境也與以往不同,從過去的經濟優先,到如今在一定的背景下,生態環境作為政治任務的前提,也可以比經濟優先。但隨之帶來的處理廠增量不足、有關水、土和大氣十條政策的需求釋放以及沒有相應的政府財政支撐都將成為接下來待解決的難題。
生態環境需求的兩種場景
一個是由于環保督察愈加嚴格,出問題地方政府首擔其責和預算入不敷出的情況下,地方政府會陷入兩難之地,以及村鎮環境、面源污染治理等需求不斷膨脹,供給有能力但支付體系不匹配時,都將使得地方政府陷入兩難場景。
第二個則是隨著工業排放的嚴格要求,投資的增加以及限產限期使得原來備受歡迎的招商引資項目不再被待見。
也正因如此,環境產業必然重歸技術時代。
上一條:印染工業廢水怎樣處理
下一條:MBR膜內襯管是如何進行作業的 |
返回列表 |
推薦新聞